昨天下午台北天空的那一道彩虹很多人都目睹了,而且也上了網路頭條新聞。大太陽底下突然飄起毛毛雨,時間是午後04點40左右,我當時正走在慈惠堂往九五峰的虎山步道途中,雨滴飄起時,很多人都措手不及,還好只是短暫的十幾分鐘,這陣陽光普照之下下起的毛毛雨,折射出一道非常完整的彩虹,讓看到的人無不嘖嘖稱奇,直呼有夠水!當時東邊的天空一片灰濛濛的雲層當背景,在這有利的條件之下,所以彩虹才呈現出如此的完美,很可惜沒帶廣角鏡頭,只帶了傻瓜,所以無法完整的拍下。雨停之後,太陽蒙上一層烏雲,彩虹也隨之消失,過沒多久天空換然一新,披上一件漂亮的彩衣。
以下截自"維基百科"彩虹,又稱天虹,簡稱虹,是氣象中的一種光學現象,當太陽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,光線被折射及反射,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的光譜,彩虹的七彩顏色究竟是哪七種有不同的說法,東亞、中國對於七色光來說最普遍的說法是(從外至內):紅、橙、黃、綠、青、藍、紫或紅、橙、黃、綠、藍、靛、紫,而西方常用的排色則為後者去掉靛色而成為六色。
彩虹其實只要有空氣中有水滴,而陽光正在觀察者的背後以低角度照射,便可能產生可以觀察到的彩虹現象,彩虹最常在下午,雨後剛轉天晴時出現,這時空氣內塵埃少而充滿小水滴,天空的一邊因為仍有雨雲而較暗,而觀察者頭上或背後已沒有雲的遮擋而可見陽光,這樣彩虹便會較容易被看到。另一個經常可見到彩虹的地方是瀑布附近,在晴朗的天氣下背對陽光在空中灑水或噴灑水霧,亦可以製造人工彩虹。
彩虹是因為陽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,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。陽光射入水滴時會同時以不同角度入射,在水滴內亦以不同的角度反射。當中以40至42度的反射最為強烈,造成我們所見到的彩虹。造成這種反射時,陽光進入水滴,先折射一次,然後在水滴的背面反射,最後離開水滴時再折射一次。因為水對光有色散的作用,不同波長的光的折射率有所不同,藍光的折射角度比紅光大。由於光在水滴內被反射,所以觀察者看見的光譜是倒過來,紅光在最上方,其他顏色在下。
很多時候會見到兩條彩虹同時出現,在平常的彩虹外邊出現同心,但較暗的副虹(又稱霓)。副虹是陽光在水滴中經兩次反射而成。兩次反射最強烈的反射角出現在50°至53°,所以副虹位置在主虹之外。因為有兩次的反射,副虹的顏色次序跟主虹反轉,外側為藍色,內側為紅色。副虹其實一定跟隨主虹存在,只是因為它的光線強度較低,所以有時不被肉眼察覺而已(參看)。彩虹其實並非出現在半空中的特定位置。它是觀察者看見的一種光學現象,彩虹看起來的所在位置,會隨著觀察者而改變。當觀察者看到彩虹時,它的位置必定是在太陽的相反方向。彩虹的拱以內的中央,其實是被水滴反射,放大了的太陽影像。所以彩虹以內的天空比彩虹以外的要亮。彩虹拱形的正中心位置,剛好是觀察者頭部影子的方向,虹的本身則在觀察者頭部的影子與眼睛一線以上40°至42°的位置。因此當太陽在空中高於42度時,彩虹的位置將在地平線以下而不可見。這亦是為甚麼彩虹很少在中午出現的原因。
彩虹由一端至另一端,橫跨84°。以一般的35mm照相機,需要焦距為19mm以下的廣角鏡頭才可以用單格把整條彩虹拍下。倘若在飛機上,會看見彩虹會是完整的圓形而不是拱形,而圓形彩虹的正中心則是飛機行進的方向。